黃金周旅游積極影響
“黃金周旅游“假日引發了一場旅游熱,它的積極影響被清楚地看到:促進經濟的發展,推進旅游產品的調整優化,加快旅游消費由單一觀光型向觀光度假型轉變。刺激了內需,促進了國民經濟的增長。加快開發建設冷暖旅游目的地,促進人口、消費、資金和信息從中心城市向偏遠地區流動,帶動郊區、農村和山區發展。喚起人們的旅游意識,尤其是城市居民,豐富人們的休閑生活,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建立自上而下的各級政府假日協調組織,啟動城市假日旅游信息系統。它促進了“大旅游”格局的形成,提高了旅游業的服務、協調和管理水平。
黃金周旅游的利弊分析
然而,“黃金周旅游”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小覷。當“黃金周旅游”未實施時,這種矛盾主要表現在某些地方自然氣候造成的枯水期。三年來的情況表明,“黃金周”實施后,人為造成的常年穩定的旅游供給設施與“黃金周“”旅游需求的集中和跳躍性之間的矛盾更加突出。黃金周期間的供不應求和黃金周之后的供過于求,從長遠來看,這將損害中國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資源、環境、管理和消費基礎。無論是自然的、歷史的還是新建的景點,在“黃金周”里幾乎都是車水馬龍,人滿為患,假期過后,車水馬龍,人潮冷。超負荷接待和運營無疑會加速資源流失和環境破壞,嚴重損害旅游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
最近三年的統計結果顯示,黃金周人均旅游消費幾乎低于全年。2000年和2001年,國內旅游總收入和人均支出的絕對增長率和年均增長率低于1997年和1998年。集中在黃金周旅游度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城市居民人均旅游支出和私人出行率的增長(相比之下,對農村居民出行率的影響不大),但對促進國民旅游經濟整體增長的作用不明顯。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中國的對外貿易和文化交流日益頻繁,一年三個國定假日對政務、商業、生產、文教活動的負面影響將日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