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增利潤產生的原因是什么?
1.維持企業形象的需要市場經濟體制下,銀行等金融機構出于盡量減少風險的需要,絕大多數情況下不愿意貸款給虧損企業和信譽不足的企業。而企業普遍存在著資金短缺的情況,特別是上市公司,為了能夠維護其在社會上的形象,為了能夠籌措到足夠的資金,不惜虛報利潤,多交所得稅,而這部分所得稅往往又通過地方政府的稅收返還形式返給上市公司。或者為給其他會計信息使用者以各會計期間前后一致,穩定增長,即所謂的“利潤平滑”感覺而調節盈余。
2.企業領導為追求業績企業的經營業績,其考核辦法一般以財務指標為基礎,如利潤(或扭虧)計劃的完成情況、投資回報率、銷售收入、資產周轉率、銷售利潤率等,均是經營業績的重要考核指標。而這些財務指標的計算都涉及到會計數據。經營業績的考核涉及到企業廠長經營管理業績的評定,并影響其個人利益等。目標利潤不僅是企業經濟發展應有的計劃,也是某些領導任職期為創個人經營業績的追求,這出發點是正確的,可一旦“目標利潤”達不到時,為了個人業績或“光輝形象”,企業難免要虛增利潤。
3.現行會計系統具有很大的彈性由于會計制度有一定的彈性,管理層有時候要靠自己的判斷在相關性和可靠性之間權衡,這給上市公司有機可乘。會計理論和方法上的缺陷。也為上市公司虛增利潤提供了可能。
遏止虛增利潤行為的對策分別有哪些?
(一)提高企業管理層的法制觀念,增強法律意識企業管理層不能為了經營業績公然指使會計人員違規造假,進行利潤粉飾,要學習企業管理知識和相關的法律知識,學會知法、懂法,增強法律意識。
(二)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嚴格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及現行會計準則會計人員要恪守職業道德,嚴格按照《企業會計制度》及現行會計準則的要求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真實、準確、完整地反映本年度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三)建立完善的內部核算制度完善的會計規范體系不僅包括國家統一制定的各個層次的會計規范,而且還包括企業根據其經營特點和管理要求制定的內部核算制度。然而,許多企業只執行統一層次的會計規范,應盡快建立完善的內部核算制度,使會計信息真實、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