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鋁收購力拓成功了么?
2008年2月1日,中國鋁業宣布通過其旗下公司Shining Prospect Pte. Ltd(簡稱SPPL)購買了力拓12%的股份。總交易對價約為140.5億美元。
力拓是世界第二大礦業集團,也是僅次于必和必拓公司的世界第三大鐵礦石供應商。2007年11月初,必和必拓提議將力拓的3股換成并購的1股。然而,力拓董事會拒絕了必和必拓的提議,因為出價太低。
根據必和必拓的股份交換提議,力拓的價值超過1400億美元。這一次,中鋁以140.5億美元的價格獲得了力拓12%的股份相對便宜。
SPPL在新加坡注冊,全資擁有中鋁美國鋁業公司向SPPL出資12億美元。該出資通過可轉換金融工具實現,美鋁業可以選擇將該資金轉化為SPPL的股份。
中鋁和力拓談判失敗是怎么回事?
環境原因:
2008年下半年,當世界金融危機爆發、力拓債務危機爆發時,力拓不得不尋求資金的支持,選擇了中鋁,并簽署了一份價值195億美元的協議,出售部分股權。
但沒有人料到金融市場會逆轉得如此之快。短短幾個月,力拓股價上漲了70%(中鋁注資195億美元的消息大大刺激了力拓股價飆升),鐵礦石等大宗商品也有所回升。力拓的“危機之河”已經過去,是時候拆除中鋁的“橋”了。
中鋁原因:
在中鋁收購力拓的過程中,許多專家評論說,中國目前的國際收購計劃就是一個例子,但顯然仍有許多不足之處,這已成為中鋁收購失敗的原因。
首先,在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時,中鋁過于自信,未能對國際市場環境做出良好的預測,也未能在力拓最需要的時候抓住好時機和機會一舉拿下力拓,從而給了力拓喘息的機會。
其次,設定了較低的違約金,僅為交易金額的1%,違約金為1.95億美元,使得力拓的違約成本大幅降低,對其沒有足夠的約束力。當它找到解決這一困境的更好方法時,它將毫不猶豫地選擇對中鋁違約。
外部競爭:
當力拓與中鋁談判時,他也在與另一個礦業巨頭必和必拓談判
必和必拓和力拓都是資源上游企業,但在橫向并購,上有更多的共同利益,特別是在世界鐵礦石市場上有絕對的影響力。在沒有國際反壟斷法的情況下,橫向并購有更大的戰略利益。
中鋁計劃派兩名董事去力拓,和力拓的董事會當他們進入董事會時最重要的客戶將在產品定價上有一定的發言權。這種垂直的并購必然會損害力拓其他股東的利益
雖然必和必拓在戰略上更勝一籌,但力拓無法接受必和必拓“帶病殺你”的敵意收購,所以一開始,力拓就選擇了中鋁作為渡過難關的合作伙伴。
無論如何,中鋁,并購和力拓以失敗告終。還有其他原因,中鋁的考慮是不全面和不徹底的,這使力拓有機會深入思考和改進。并購的海外資源也為中國改善其海外資源并購戰略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