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萬惠娟
臟腑調和為養發之本
中醫理論認為,“發為血之余,腎其華在發”,頭發的健康與肝、腎、脾胃功能密切相關。劉佳解釋道:肝主藏血,肝血充足則頭發能得到良好的滋養;腎主藏精,腎精充沛則毛發烏黑潤澤;脾胃作為后天之本,其運化功能強健有助于全身營養均衡,進而更好地滋養頭發。因此春季養發需遵循“滋腎養精、補氣養血、疏肝利膽、調理脾胃”的原則。
劉佳認為脫發的調養需要遵循中醫整體辨證施治的原則:針對氣血兩虛患者可選用八珍湯、人參養榮湯等經典方劑;脾虛濕重患者應先清熱滋陰、健脾化濕,再用何首烏、熟地等具有生發固發功效的中藥。物理療法方面,梅花針叩刺可疏通頭皮氣血循環,江蘇省中醫院本院制劑生發酊等制劑能有效激活毛囊,促進新生毛發。
在飲食調理方面,劉佳強調,應重點滿足頭發生長的營養需求。由于頭發主要成分為角蛋白,需保證每日優質蛋白攝入,推薦選擇魚肉、豆制品、牛奶、雞蛋等食物。同時要注重補充絡氨酸(合成毛發的重要成分)、鈣、鐵等微量元素及維生素B族。建議適量增加黑豆、枸杞、紅棗等溫補食材以滋養氣血,搭配黑芝麻、黑米、桑葚等黑色食物補腎填精。需特別注意避免過量攝入油膩辛辣食物,以免損傷脾胃功能。
經絡按摩、梳頭有助生發
《黃帝內經》提出:“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披發緩行,以便生志。”意思是春季應當順應自然界的生長節奏,培養良好的作息習慣,做到早睡早起。
當前許多年輕人由于壓力大、熬夜頻繁,以及部分女性過度減肥導致短時間內體重急劇下降的現象,劉佳認為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脫發。她建議,大家應戒煙戒酒,改正不良生活習慣,并盡量在23:00前入睡,每周進行1至2個小時的適當鍛煉。
劉佳表示,適當按摩頭皮有助于頭發生長,因為這樣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保持毛囊通暢,確保營養供給充足。經常按壓翳風穴、督脈、膀胱經以及肝膽經等穴位,對頭發生長非常有益。此外,經常梳頭可以刺激頭部經絡穴位,加快頭發根部氣血循環,促進毛發生長。建議使用寬齒、間隔大、表面光滑的木梳,順著頭發生長方向,從發根梳至發梢,力度輕柔緩慢,每天梳100下左右。
頭皮也要“深呼吸”
在春季,為了減少脫發,我們應保持頭皮放松,盡量讓頭發自然散開,使毛囊保持放松狀態。也要避免長時間戴帽子,以保證血液循環,有利于頭發滋養。適量的陽光照射能刺激頭皮血液循環,但需注意避免長時間暴露在強烈紫外線下。春季外出時,遇到強烈日光,建議使用遮陽傘保護頭皮和頭發。
關于洗頭頻率,劉佳建議根據個人膚質來決定。油性膚質每1~2天洗一次,中性或干性膚質每周洗2~3次即可。她還提醒女性朋友,應盡量減少燙染頭發,以減少對頭發的傷害。
她還指出,春季脫發還可能與氣候變化、花粉、激素水平波動、壓力、營養失衡和不當護發行為等因素有關。若出現頭皮瘙癢、斑禿等癥狀,應及時就醫,排查甲狀腺疾病、貧血等潛在病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