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辰等于120分鐘,也就是現在的兩個小時。中國古代,人們用“銅壺滴漏”的方法計時把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叫一個時辰。每一時辰的前一小時為初,后一小時為正。比如7時叫辰初,8時叫辰正,9時叫巳初,10時叫巳正。
十二時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個時辰。十二時辰相當于24小時,每個時辰等于2小時。十二時辰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于世的。
“一時辰等于八刻,古人說“午時三刻”,指的是11點45分。 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為一個時辰。戌時(19:00-21:00)為一更,亥時(21:00-23:00)為二更,子時(23:00-1:00)為三更,丑時(1:00-3:00)為四更,寅時(3:00-5:00)為五更。”